春联上联是一二声还是三四声?
春联上联是三四声。春联上联尾字应是仄声,即第三四音调,下联尾字则应平声,即第一二音调。
仄起平收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,传统习惯是“仄起平落”。
一般春联在腊月23就开始贴了,或者是在除夕那天贴。春联要贴一对,左边一个,右边一个。贴春联,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。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,红底黑字,稳重而鲜艳。
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,诸如“六畜兴旺,五谷丰登”之类;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。春联中嵌有“鼠”、“牛”、“虎”、“兔”、 “龙” 、“蛇”、“马”、“羊”等生肖物名,如“锦鲤飞身酬远志;祥羊跪乳感亲恩”等;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、不同家庭不同的“幸福观”。因此,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,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。
对联上联是一二声还是三四声?
对联上联是三四声。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,不算工整的对联。
一是看尾字谁更平;谁更仄。
二是按内容前因后果,“因”在前,“果”在后。三是按时间先后,一般是先说早的,后说晚的。四是看内容空间,一般是先说小的,后说大的,先说近的,后说远的。春联张贴的规矩:春联的张贴,要符合传统的规矩,春联要竖贴。
上联要贴在右手边,下联要贴在左手边,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。上下联不可贴反。譬如,“春回大地百花争艳,日暖神州万物生辉”,就不可贴成“日暖神州万物生辉,春回大地百花争艳”,从内容看,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。
因为“春回大地百花争艳”,才使得“日暖神州万物生辉”,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,也让人读着别扭。再从平仄看,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。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“艳”是四声,即仄声。
下联尾字“辉”是一声,即平声。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、下联尾字是仄声,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。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。
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,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。必要时,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。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。
贴对联用声调的时候,一二声是上联,三四声是下联,还是一二声是下联,三四声是上联
贴对联的时候一二声是下联,三四声是上联。为了庆祝春节而贴的对联叫春联。
贴春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。
每年的春节一到,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对联,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。上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“仄”声,既现代汉语的“三声”或“四声”。“仄”声给人的感觉是话还没有说完。下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“平”声,既现代汉语的“一声”或“二声”。
“平”声给人的感觉是话已说完。声调,是指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。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,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,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。
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,可以用音阶来模拟,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。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;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,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。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:立一竖标,中分5度,最低为1,最高为5。
普通话有四个声调:阴平,阳平,上声,去声。